吳醫師曾於2019年至華裔骨科學會分享椎間盤注射成效統計,分析共約300位病患接受椎間盤PRP注射治療,有效舒緩症狀比例約80%。
自從行動自儒診所於2022年11月開業後,我們也趁機回顧了一下治療成效,並於2023年10月至台灣脊椎微創醫學會(TSMISS)年會發表,本次統計自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接受椎間盤注射治療的患者,共計89位病患,每位追蹤期至少三個月,追蹤率為97.75 %,經注射後達到症狀顯著改善的病患比例為83.15%,相較於4年前數據有微幅提升,其中有4名病患最終接受手術治療 (4.5%)。
這89位患者中,有18位患者接受PRP注射,另外71位患者接受骨髓抽吸濃厚液或羊膜/絨毛膜移植物注射治療;大家關心的注射次數方面,86位病患接受1至2次的注射治療 (96%)。病情較複雜之情況,我們仍然會轉介病患回員林基督教醫院接受三重導引注射治療。
這幾年實務操作下來,發現治療成效較好的族群為:椎盤源性疼痛 (discogenic pain) ,椎間盤突出,椎間盤退化,椎板(endplate)病變等;治療成效較差的族群為:椎管狹窄、滑脫、後縱韌帶鈣化、黃韌帶增生肥厚等,當然此類患者治療成功率遠不及第一類患者。
總結
的確科技日新月異,在本診所,往年主流使用的PRP已部分由骨髓抽吸濃厚液所取代,尤其是病症較為嚴重的患者,骨髓抽吸濃厚液是從骨頭抽吸出了血液,經試管離心後製備完成。成品除了血液中固有的血小板、生長因子、細胞激素以外,骨髓抽吸濃厚液多出了白血球以及少量間質幹細胞,製備所需時間也不會太多。近年來國際期刊也慢慢將興趣導引至骨髓抽吸濃厚液上[1],也有提到骨髓抽吸濃厚液有較長的效果維持時間[2],甚至我們觀察到少部分患者注射後椎間盤含水率上升,當然注射治療不是萬靈丹,若遇到預期會治療成效較差的族群,手術仍然是第一選擇。
文獻
1. El-Kadiry AE, Lumbao C, Rafei M, Shammaa R. Autologous BMAC Therapy Improves Spinal 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in Lower Back Pain Patients. Front Med (Lausanne). 2021;8:622573. Epub 20210318. doi: 10.3389/fmed.2021.622573. PubMed PMID: 33816523; PubMed Central PMCID: PMCPMC8012529.
2. Pettine KA, Suzuki RK, Sand TT, Murphy MB. Autologous bone marrow concentrate intradiscal inj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with three-year follow-up. Int Orthop. 2017;41(10):2097-103. Epub 20170726. doi: 10.1007/s00264-017-3560-9. PubMed PMID: 28748380.